修者圣爱之家开讲!精辟解读孔子《论语》里的人生三大安身立命之

作者:圣爱养生堂 2021-01-13 16:10:31

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……”这些经常被我们拿来引经据典的名言名句,在9月22日晚的圣爱家文化课堂上,儒家经典著作——孔子《论语•为政篇》被当作教材开展了一堂人生修行课程。

修者圣爱之家第12期修行课程线上线下如期开讲啦!圣爱家文化创始人刘琼导师为到场的中医专家、员工、家属和社会人士近130名修者,以及远程视频外的文山、大理、曲靖分馆以及湖北、四川、江苏、重庆4个省级公司的圣爱家人们,深入浅出地解读了《论语·为政篇》的前八章。

刘琼导师将其分为三个部分来进行分享,即:为政——怎么样成为一个好领导?为己——人的一生该怎么度过?为孝—— 怎么样孝顺父母和长辈?并由此引申出了她关于孝道的25字总结 ——“珍重好自己,赡养好父母,恭敬和顺从好父母,和颜悦色对父母”

为政——怎么样成为一个好领导?

刘琼导师指出,《论语•为政篇》第1章中提到的“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”意为:用仁义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,就能够像北极星那样安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,其他的星辰也会自然地围绕在自己周围。结合平时的工作来参悟,即可理解为:一个好的领导者要管理好自己的团队,要有良好的德行,要以德服人,要能够成为下属的表率,这样才能够把大家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!

“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;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”刘琼导师认为,如果用政令来治理百姓,用刑罚来制约百姓,百姓可暂时免于罪过,用刑罚来制约百姓,百姓不会有羞耻之心;如果用道德来统治百姓,用礼教来约束百姓,百姓不但有羞耻之心,而且会遵守正道。这也正好印证了中国的那句古话:得民心得天下!,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,而且会遵守正道。这也正好印证了中国的那句古话:得民心得天下!


为己——人的一生该怎么度过?

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

“这是孔子最著名的言论之一,孔子用他自己整个人生的历程,来讲到自己每个时间段坚持不断地学习和修炼,最后达到了一个很高尚的境界,后来人们就以其为榜样来鞭策自己。” 刘琼导师表示,孔子十五岁时立志学习,三十岁在人生道路上站稳脚跟,四十岁的时候已经找准方向心中不再迷惘,五十岁知道这是上天安排的命运,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能分辨是非真假,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说话做事,又不会逾越规矩。孔子这样一种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,刘琼导师认为这其实也意在告诫我们:人的一生只要遵循这样一个规律,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,随着年龄的增长,你也能修炼到随心所欲而不逾越规矩的境界。


为孝——怎么样孝顺父母和长辈?

子曰:“生,事之以礼;死,葬之以礼,祭之以礼。”在刘琼导师看来,孔子认为,尽孝不能随意,要以礼行孝,不管父母在不在这个世上,都要行孝。在《论语·为政篇》接下来的第6、7、8章,都围绕着“孝道”从各个角度来展开。刘琼导师要求大家谨记“父母唯其疾之忧。”“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。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。不敬,何以别乎?”“色难。有事,弟子服其劳;有酒食,先生馔,曾是以为孝乎?”

“早在2000多年,我们的古人就已经指出,孝顺父母不仅仅是停留在‘养’上,如果只是给父母吃好穿好,而缺少了恭敬和顺从,这又跟养宠物有何区别呢?”围绕孔子弟子的四“问孝”,刘琼导师用“珍重好自己”“赡养好父母”“恭敬和顺从好父母”和颜悦色对父母”25个字来诠释“孝道”,这也折射出了对父母的敬畏之心和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那份爱。

刘琼导师将此概念引申到圣爱中医馆的“孝顺文化”上来,她表示,圣爱中医馆把“孝顺中医”文化写入馆训,倡导圣爱所有的员工都要孝顺好中医专家,哪怕是年轻的中医,也要做到孝顺!那是因为,在每一个中医专家的背后,都站着一位5000年的中医老人,难道不值得我们孝顺吗?

分享心得感悟

一个小时的分享,刘琼导师曾几度为古代圣贤的人生智慧所深深折服!在互动和交流环节,现场修者们也都各抒己见,纷纷结合课堂所学和现实工作、生活,分享自己最真实的修行感悟。整个交流分享过程中,气氛十分活跃。听了刘琼导师对《论语·为政篇》关于孝敬父母篇章的精辟讲解,品牌中心高级文案督导赵清新有感而发,现场赋诗一首,共勉众家人:

久知百善孝为先,

而今方知色最难。

悔我当年待父母,

遇事常常不耐烦。

闻道晚矣嗟何及,

双亲仙逝难回天。

唯愿父母健在者,

务必和颜以承欢。

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,要传承、要发扬,但更需要我们去接受、去实践、去体悟。学古不泥古,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,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。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,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,让传统文化引领我们的美好人生!